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困境與出路在哪里?
中國低壓電器產品的發展經歷***仿蘇、自行設計、更新換代、引進技術、跟蹤國外新產品、自主創新、出口亞洲、全球爭雄等8個階段。整個行業已經發展到超過1000個系列,生產企業超過10000家,規模以上的生產企業2000家,年產值近萬億元人民幣。國有、民營、外資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已持續多年。目前,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發展遇到了以下一些問題,希望可以引起廣大業內人士的重視:
一、十大發展瓶頸
1.技術短板已成***大瓶頸
目前中國的低壓電器行業在全球范圍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在工藝、設計、制造、標準體系、節能環保等方面還與國外相差很遠,尤其在可靠性方面***為令人詬病。
據統計,國外知名企業在低壓電器新產品科研、研發投入上可達到總銷售額8-10%左右。而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平均投入在總銷售額的1%~2%,大企業和集團企業一般也只在3%左右,差距一目了然。
在全球能源***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國低壓電器行業不加大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加大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快速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將阻礙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失去市場競爭能力。
2.成本上升融資困難
目前,隨著資金面緊張、融資成本上升、工資快速提高,成本趨勢不可逆轉。許多企業已處于微利和虧損狀態。同時,給企業加大科研,新品研發與技改投入帶來困難。另外,低壓電器主要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局面、甚至繼續上升的局面將難以改變。
3.壟斷性不斷加強
手握國內80%以上市場的國網公司,正在不斷筑牢自己的裝備制造產業圈,如中電裝備、平高、許繼、南瑞、山東電工等。這使得本已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市場面臨因行業壟斷造成的不公平競爭。
而在未來特高壓、智能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等重大建設中,電網公司及絕大多數設計部門更傾向于外資品牌,加上國內其他行業也逐步參與低壓電器市場,使國內現有企業包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4.產能過剩、仿冒和產品低端化現象嚴重
國內低壓電器生產企業85%以上企業處于中、低檔次生產,為了在此殘酷的市場中得以繼續生存不被淘汰,絕大多數企業選擇壓低價格甚至仿冒,但是,相反的是企業又進入另一番惡性循環的怪圈。
5.研發模式改變
過去由研究所牽頭聯合設計新產品、全行業生產的格局已徹底打破。隨之而來的是企業自主研發差異化新產品。這造成內外部附件、主要零部件制造商試制工作量和試制費用大幅度增加,而每一個附件或零部件生產批量減少,難以形成生產規模,也難以產生利潤。附件制造廠積極性不高也給整機廠發展新產品帶來困難。
6.升級換代日益緊迫
從市場情況看,中國生產的中、低檔低壓電器基本上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但國產***低壓電器除個別產品可與國外同類產品平分秋色外,其他國產***低壓電器國內市場占有率仍然很低。一、二代低壓電器產品性能落后且利潤微薄,第三代產品又不能滿足需求,開發新一代的低壓電器產品已是當務之急。
7.國外品牌的大沖擊
國外***電氣行業紛紛搶占低壓電器市場,如ABB、西門子、施耐德、三菱等國際知名企業都在***布局中國市場。除了壟斷國內的高端市場外,它們又實施“本土化”戰略,以獨資或合資方式在中國本土設廠,在國內的中端電器市場也占有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甚至還在窺探國內電器的低端市場,贏家通吃的局面正在形成。
8.行業標準混亂參差
產品質量和行業標準參差不齊,已經成為低壓電器行業發展的絆腳石。中國低壓電器整機可靠性標準的制定工作尚處在初級階段,覆蓋面窄,沒有形成體系,因此難以確認產品的可靠性水平。
9.人才缺失
人才是企業的***資源。目前,低壓電器企業的人才結構很不合理,雖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是勞動力素質較低,企業員工大部分是從廣西、湖南和湖北來的農民工,真正熟悉勞動技能的工人和熟悉產品制造工藝、產品設計開發的研發人員非常少。
10.馬太效應
未來行業將主要體現在需求結構調整,中高端市場和部分新興產業的份額占比會逐步增加,以及市場集中度提高的逐步提高,行業的洗牌勢必加劇。未來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局面會進一步加大,甚至形成馬太效應。大量的中低端產品、中低端企業會加速退出。
二、十大突破之道
回望過去,低壓電器在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歷史。小編在總結了目前低壓電器行業的十大瓶頸之后,再為大家分析分析解決之道!
1.產品結構調整
根據國家政策走向,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低壓電器產品的結構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工藝落后、體積大、能耗高又污染環境的產品將被淘汰?!笆濉逼陂g,特高壓、智能電網、互聯網電力、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將使中高端市場需求迅速增加。
新能源的快速發展為產業延伸提供了發展機會,低壓電器行業的產品領域可向光伏發電逆變器、新能源控制與保護系統、分布式電源、儲能設備、直流開關電器設備等領域擴展,并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一領域是低壓電器行業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2.行業結構調整
目前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生產企業有超萬家,但平均下來,每個企業的銷售額不上3000萬。電老虎認為,按目前技術條件與生產水平,“十三五”期間,中國低壓電器生產行業保持在300百家左右的大中型企業比較合理。
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應盡力發展成為電力配套的綜合性集團公司;實力不錯且條件較好的企業應發展提高自身主營產品、并豐富型號規格,作品種相對齊全的低壓電器***化企業;有一定生產特長的中、小企業可以發展成為針對性較強品種的低壓電器***化生產企業或電力附件及配套等***化生產企業;而大部分中小企業應考慮結構的調整與資產重組。
3.政策傾斜
國家將完善政策法律體系,解決企業融資難,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信用擔保體系,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適當放寬對企業的賦稅,提倡政府單位采購支持有質量的企業的相關制度,加強對企業的保護,從而得以加快企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及支持此類企業開拓市場。
4.加大研發投入
中國本土企業與國外也起在制造的水平上差距是非常大的,“十三五”期間,中國低壓電器產品將從過去注重追求高產量逐步趨向于追求高質量、產品可靠性、外觀等。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包括裝備、設計、材料、工藝等等,得以縮短同國外企業的差距,這就需要提高中國的制造工藝和制造裝備。
5.產品更新換代
目前,按照產值計算,***代產品市場占有率為15%,第二代產品市場占有率為45%,第三代產品市場占有率為40%。未來一個時期,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發展方向是進一步向智能化、模塊化、可通信發展,低壓配電與控制系統逐步向智能網絡化發展。
6.智能化是未來***
低壓電器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是未來發展方向,但對低壓電器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因為低壓電器行業在向光伏發電逆變器、新能源控制與保護系統、分布式能源、儲能設備、直流開關電器設備等領域擴展。
新一代高性能配電系統的智能化萬能式斷路器、智能化節能型交流接觸器、智能化高分斷塑殼斷路器、選擇性保護家用斷路器、自動轉換開關、整體式智能控制與保護電器、雙饋風力發電變流器關鍵技術、SPD、智能電網終端用戶設備等技術,將得到政府與市場的有力支持,使中國低壓行業能盡快與國際***技術接軌。
7.完善行業標準體系
中國電器企業要盡快采用統一標準,隨時注意國際標準的動向。同時電器企業還應該時刻關注國外新技術,便已提高與國外電器產品的競爭力。
新產品的研發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要考慮材料的選擇、制造工藝符合國際標準,使中國低壓電器產品能真正發展成為“綠色、環保、低碳”的電器產品。
8.設計-品牌-價值
如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低壓電器行業,“以設計提升品牌,以設計擺脫低端”的演進路徑日漸強烈。而一些有前瞻性的企業更是勇敢地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通過與知名設計企業的合作來***提升品牌和產品競爭力。
9.加強出口,打造啞鈴型發展模式
中高端品牌和海外業務開拓,站穩海外市場并形成突破,形成啞鈴型發展狀態,這必然是未來行業增長的的重要一翼。隨著市場全球化,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市場相互滲透成為低壓電器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滲透既包括國內企業的高端產品向國外市場滲透,也包括跨國公司的產品向國內中、低端市場滲透。
10.“互聯網”戰略
按照李克強總理倡導的脈絡,學習BAT經營模式,讓低壓電器去觸網,做低壓電器的電商,必然是眾多企業的選擇。既然能夠在溫州樂清的家庭作坊基礎上,產生出正泰、德力西這樣的企業,就必然會有一系列的企業借助硬件軟件服務電商模式與戰略走出來。